作者:政协周口市委员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7
市政协县市区委员会
一、我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村镇列入重点民生工程,纳入县(市、区)年度环保目标考核体系,领导力量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共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1901.67万元,支持39个重点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已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3套,配套管网38公里,垃圾运转站10座,购置垃圾清运车55辆、垃圾箱1104个,直接受益人口9万多人;并已建成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镇14个、省级生态村65个、市级生态村200个。同时,还切实抓紧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并于今年5月对全市取得“三河三湖”资金支持的畜禽养殖项目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从整体看,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的情况仍很严重,主要存在六大问题:
(一)水体严重污染。据了解,目前我市除沙河周口大闸以上及涡河部分水域未被污染外,其余河流均被不同程度污染,有的地方连同地下水一同污染,致使无安全水饮用,个别地方因饮水不安全甚至出现了“怪病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成为当地突出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上游河流来水污染。由于自然流向,我市承接了上游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及开封市部分县的河流来水,他们有不少时候是将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我市。有资料显示,郑州市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年约有2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排贾鲁河流经我市进入淮河。有人戏谑地将这种状况形容为“人住河之头,我住河之尾,他们的下水道,我们的饮用水”。二是我市自身因素导致水体污染。主要是农业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产生的土壤渗漏、部分工业厂家废水无序排放,以及城市生活污水除中心城区部分经处理排放外,其它基本是自流排放。
(二)土壤普遍污染。据《环球时报》刊载美国科技博客Quartz网站文章披露,目前我国1/5国土被污染,其中耕地占20%,并因大量使用氮肥,部分土壤PH值已经降至3(呈严重酸性),已经不适合任何农作物生长。虽然我市土壤质量状况远没有如此严重,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一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据统计,我市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化肥投入实物量为120公斤/亩,总养分投入为40公斤/亩,无论是每亩化肥投入实物量还是总养分投入均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污染设置的15公斤/亩的安全上限。国家标准规定施用化肥的氮、磷、钾合理比例为1:0.5:0.5,而目前我市的平均比例为1:0.4:0.2,氮肥所占比例明显偏高。我市年农药用量平均为1.9万吨,年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农药用量为1.6公斤/亩,其中杀虫剂占58%、杀菌剂占20%、除草剂占20%、其他农药占2%。由于杀虫剂用量过大,而且剂型不配套,其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从而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耕地土壤毒性增加,并对空气、水体产生复合性污染。二是地膜大量使用。由于地膜增产效用显著,农民为了经济效益往往使用价格低、厚度薄、强度差、易破损的廉价地膜。据统计,全市种植业地膜年使用量为1.92万吨,年残留量约为4000吨,占地膜使用量的20%左右。廉价地膜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碎片残留于土壤中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既对土壤造成污染,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三)秸秆大量污染。我市全年各类农作物秸秆总量为850万吨左右,其中麦秸、麦糠500万吨,占60%;玉米秸秆250万吨,占24%;其它作物秸秆100万吨,占16%。这些作物秸秆中约有15%用作肥料还田,25%用作饲料,30%用作燃料,2-3%用作工业原料,剩余25%左右未被利用,未利用的秸秆大多被倾倒到河道、沟渠当中,受风吹日晒、水泡雨淋发生霉变,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污染水体和土壤。特别是每年夏、秋季收、种期间,部分农民为图省事,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烟尘四起,遮天蔽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严重污染空气。
(四)生活垃圾原始化污染。农村居民由于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往往将生活垃圾、柴草、杂物等堆放于宅基内外,经风化、雨淋后腐烂变质,孽生细菌,污染空气。生活污水更是随意排放,有的直接排入坑塘和河沟中,严重污染水质。特别是一次性塑料袋等包装物随处乱扔,造成相当长时期内无法消除的顽固性白色污染。
(五)畜禽养殖业集中污染。目前,我市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有12439家,其中相当一部分处在禁养区或限养区内,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都实施了干清粪和废水的三级沉淀初步处理,但真正进行深度治理的仅有17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大部分养殖场为了节约经费对深度污染治理没有积极性,以致有人形象地说,一座规模养殖场,熏晕周围几个庄。另外,全市还有53869家散养户,由于多是小规模经营,不仅养殖设施简陋,而且对畜禽粪便及污染物的处理还保持着“原生态”,严重污染环境。
(六)城市垃圾向农村蔓延污染。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医疗固体废物垃圾,不经无害化处理,向城市周边农村堆放,造成垃圾围城、农村污染、农民受害。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我市农村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的建议:
(一)要全面把握形势,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从建设美丽乡村、呵护美好家园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极端重要性。农村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城乡居民共同的衣食来源。如果农村天不蓝、水不清、农产品有毒、空气有怪味,我们就失去了起码的生存空间。只有农村好,城市才会好,我们大家的生活才会好,对这一点,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二是要从农村面源污染面广量大的总体现状,充分认识防治工作的长期持久性。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三是要从农村面源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防治工作的现实紧迫性。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时间、争速度,迅速扭转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的严峻局面;四是要从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难度,充分认识防治工作的任务艰巨性。要认识困难,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攻难克坚,不断夺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新胜利。
(二)要采取综合措施,全面进行治理
1.要以治理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为重点,尽快改善我市水体总体不良的状况。对已经或正在造成废水污染的工业企业,要限期治理,达到无害排放,逾期不达标的,要一律关停,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采取暗沟、深井等方式向地下偷排的,要坚决予以打击;新上工业项目,要一律通过“绿色”认证,对有可能造成废水污染的,要一律不引进、不立项、不上马。要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建制镇以上的城镇,都要建立具有足够处理能力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尽快实现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同时,要加强与上游来水地区的协调,进一步提高入境水断面的合格率。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和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渗漏污染,以及由于畜禽养殖业粗放经营和农作物秸秆无序堆放腐烂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要实行综合治理。
2.要以发展有机农业为方向,努力恢复和维护土壤良性。要从转变和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入手,以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大力实施土壤修复工程。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在农业种植中合理施用化肥,尤其要大力倡导沤制和施用农家肥,并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可靠的转基因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努力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毒害和其通过土壤对水体的渗漏,为农产品的无害化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
3.要以综合利用为手段,实现农作物秸秆无害化。除倡导和恢复利用农作物秸秆沤制农家肥、通过发展畜禽养殖实现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等优良传统外,要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直接用机械粉碎还田,并积极探索和应用秸秆发电、秸秆制作日用品、秸秆提取有机物等新技术、新工艺,使农作物秸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在多策并举为农作物秸秆找出路的同时,每年夏、秋季收、种期间,要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制止和纠正部分农民焚烧秸秆的不良行为,避免由此造成的空气和环境污染。
4.要以转变传统畜禽养殖模式为途径,规范畜禽养殖业。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要一律落实干清粪和废水三级沉淀初步处理措施,绝不能再让其随意堆放畜禽粪便和随意排放废水。对于不落实这些初步措施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坚决关停。对现有的大型畜禽养殖场,要全面推行畜禽粪便沼气化利用。新上的大型畜禽养殖场,要把养殖设施与畜禽粪便沼气化设施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投入使用。
5.要以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逐步转变长期养成的乱扔垃圾、乱排粪便、乱倒污水、乱堆杂物等传统不良习惯,以及在种植业中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心理,激发其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内生动力,努力使防止农村面源污染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一手抓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济实力的增强,要以农民为主体,市场运作和政府主导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污水处理厂、厕所旱改水等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过上体面而又有尊严的新生活。
6.要以惩罚为主要手段,坚决制止城市垃圾向农村堆放。全市所有建制镇以上的城镇,都要建立与城镇人口规模相配套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推行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对因城镇发展产生的建筑垃圾,要逐步改变露天堆放处理,推行粉碎再生利用。要加强医疗固体废物处理站建设,扩大处理规模,提高处理能力,逐步做到所有医疗固体废物垃圾,都要经医疗固体废物垃圾处理站处理。今后,对任何向农村堆放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固体废物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严厉处罚。
(三)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关键在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切实转变过去抓环保往往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偏向,做到城乡兼顾、工农并举,一并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责要求,恪尽职守,认真负责,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把能用的手段用足、用活、用好,推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收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处、得实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