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协周口市委员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2-17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按照市政协工作部署,8月中旬,市政协副主席张文平带领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就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赴西华县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
为了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严重不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我市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际,于2011年制定了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11-2015年),并于2012年对该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订。根据重新修订的布局调整规划,全市到2015年完成布局调整后将保留初中311所(其中县城60所,镇区127所,农村124所);保留小学1992所(其中县城111所,镇区217所,农村1664所),保留教学点1359个。共撤并学校36所(其中教学点2个,小学1所,初中33所),新建学校677所(其中教学点610个,小学49所,初中18所),全部布局调整工作预计于今年年底完成。
二、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撤并工作阻力较大。一些群众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片面地将布局调整理解为“撤并和减缩”,误认为国家在甩包袱、减负担,不支持学校撤并;一些将被撤并小学的校长,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学校被撤并后,校长做不成了,损害了自身利益,也不愿将本来应该撤并的学校撤并,从而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从全市上报的撤并学校数量来看,2011—2015年,我市只撤并学校36所,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二)布局调整规划不够合理。调研发现,现有的布局调整规划不够科学,一些学校按布局调整规划进行撤并后出现诸多问题。如商水县胡吉镇原有两所初中,按规划,胡吉镇一中保留,二中变为寄宿制小学。实际调整后发现,二中学生合到一中后,生源过多,一中在学生食宿、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而转变为小学的二中仅有11个教学班,生源不足,相当数量的教育资源被闲置。
(三)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缓慢。一是教育经费不足。地方财力有限,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更新投入资金较少,不能满足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用地缺口较大。按照要求,布局调整规划保留的初中、小学都必须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包括学校占地、校舍建设、活动场地等,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活动场地无法扩大,不能实施校舍改扩建项目。以商水县为例:全县布局调整后需要扩面的学校有151所,占地面积缺口近1500亩。同时,教育用地审批困难,被挤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由于大量农村生源涌入城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尤其是部分小学和教学点,在校生不足50人,个别甚至不足20人,按照原来的生师比核算标准,存在“超编缺员”现象。其他学校,普遍存在一名教师带多门课和课程不能开齐的现象,按原有的生师比核算,教师编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较低。以本科毕业的农村小学教师为例,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扣除各种因素,实际到手的工资不足2000元,高学历,低收入,成为农村教师的真实写照,造成了农村教师“难招又难留”的现状。三是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制约了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一)广泛宣传,推动学校撤并工作顺利进行。要通过出台政策,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印刷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让广大教师和群众理解、支持布局调整工作,充分认识到布局调整是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对于部分被撤并小学的校长,可出台相关方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实行量化考核,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
(二)深入调研,让布局调整规划更科学合理。要多方征求意见,进行多方论证,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同时,根据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应把农村幼儿园建设与中小学校一起规划。也可利用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附设学前教育班,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三)增加投入,推进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以市、县财政投入为主,确保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用于教育;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或学校建设补助;对闲置校产进行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保留学校或新建学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捐资等形式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加强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增加用地投入。出台相应政策,按照学校服务半径,优先保证教育用地需求。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预留或划拨教育专项用地。
(四)多措并举,妥善解决编制和待遇问题。一是妥善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按照实际需要测算教师编制,实行一校一策,一年一测算,缺啥补啥,缺编即补。同时,尽快启动农村全科教师培训计划,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施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发放一定数量的农村特岗教师专项补贴,并在职称晋升、教师周转房等方面优先考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三是妥善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及学前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前科学核定农村幼儿园教师与保育人员编制计划,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