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浏览政协周口市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农历 九月二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委员会工作经济委员会

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环境 助推周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24

7月26日下午,周口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提案交办会召开

周口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周口市工商联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积极宣传“双创”典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的势头良好。2017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8589个,比上年同期增长4%,其中个体工商户50616个,新增中小企业15482家,带动就业人数150560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696万元,在帮扶4133人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带动11830人就业。截至2017年底,周口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万人,返乡农民工人数11万多人。目前,创办的小微企业及经营个体5万多家,带动就业52万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已成为广大创新创业群体中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中,郸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意见》等文件,以省高新区为平台,以县商务中心区为载体,以周口国家农业园区郸城核心区为引领,实施三区联动机制,推动科技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打造创业平台,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回乡创业服务窗口,开辟回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为“双创”和返乡创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项城市坚持“六路并进”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健全和完善了由人社局牵头,商务局、妇联、残联、民政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的 “政策引领、创业带动、实训促动、就业帮扶、市场配置、公共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创新培训,通过项城市职业中专及“互联网+”创业培训平台为刚走出校门的待就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提高了全民创业及再就业能力,有力推动了当地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除对上述两县市进行专题调研外,我们还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其他县、区“双创”情况进行了广泛了解,感到整体形势是好的,全市的这项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存在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工作,我们认为下一步还应着重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目前,社会公众对创业创新政策的知晓度、接受度相对不高,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疏通各种渠道,让公众都能够深入了解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二是返乡创业的成活率还不高。大部分返乡创业者热情高、干劲足,但是由于其缺乏经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缺少科学的市场考察、创业资金不充足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创业成活率。为此,各地要加强培训,科学引导,重点培育,协调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完善优惠扶持政策。一是全市相关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完善实施办法,增强其可操作性、精准性和普惠性,利用政策优势调动更多的资源共同推进创业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好政策对创业创新的引导作用。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联合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三是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探索社会资本投资保障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二)强化创业创新服务。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全面实行“证照分离”,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严肃查处不利于创业创新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有序规范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是要政策引导,健全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营造“双创”环境。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充分利用上级的扶持政策,鼓励新建一批各种形式的创业创新基地,对现有的各类创业创新空间进行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档升级,积极推行互联网+孵化器、互联网+众创空间等方式,开拓全新的创业创新空间。

(三)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奖励补助政策,制定鼓励周口籍外出人员回乡服务和投资创业的办法,吸引和组织成功人士以多种方式为周口发展服务;依托现有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进人才、吸纳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好“双创”培训,不断丰富创业培训内容,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开展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加强创业创新宣传。一是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广角度、宽领域、多层次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创业扶持各项政策,报道宣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尊重、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二是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激发企业家创新潜能和创新活力,优化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大力推广“双创”企业、个人典型,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是强化奖励机制。积极组织创业大赛和“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举办创业成果展等活动,着重表彰、宣传一批全民创业先进典型。通过各方面的工作,使“创业创新”在我市得到迅速推进,成果不断显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