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2
——王振生委员代表民进周口市支部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品牌越擦越亮,高等教育提速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但在建设教育强市奋进跨越的新征程、新形势下,发展高水平的科学教育,也将有力地助推我市教育强市建设。
一、存在问题
(一)专职科学教师少,专业培训少。一方面,我市专职科学教师少。目前,我市仅部分民办学校设有专职科学教师,其他多数学校缺少专职科学教师,且大多为语数外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我市专业培训少。科学教师专项培训次数较少,培训人次未达到文件要求。
(二)科学教育需求与供给存在偏差。一是我市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授课形式单一,通过PPT和播放视频教学的占比低,大多数学校的科学课照本宣科上课。二是我市个别学校科学课被其他学科占用或让学生自习自学。多数学校科学教育课程时间较短,缺少实验器材、科技展品和科普视频等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三是我市科学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们大多对科学课学的东西死记硬背,很少见到实物和器材,更谈不上动手操作与体验,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四是资源配套不到位。场馆建设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科技活动室;器材设施方面,我市大多数学校实验器材、耗材较少,科技展品少。
(三)科普宣传不深入,对科学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一是我市部分家长不了解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重要性,对科学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成绩的提升,其他学科比科学教育更加重要。我市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从校长到教师,普遍认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固然重要,但完成升学指标比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二是科普活动少。我市科普进校园、进课堂多在小学阶段开展,初中阶段只开展主题日科普进校园活动,高中层面科普进校园活动数量屈指可数,高三年级相关活动几乎全部取消。三是科普平台少。对标全国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我市展示青少年科技特长的平台少,以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代表的市级科技类竞赛几年才举办一次,没有形成定式和规模。四是典型引导不够。“科技特长生”相关政策宣传不够,我市相关部门对升学政策的宣传解读,多在强基计划、学科奥赛方面,而忽视了“科技特长生”这一领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制作、智能控制等赛道并没有被大众所知晓,教师、家长等群体对科技特长生的培养不了解,进一步导致学校在开展科学教育时存在阻力。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教师培训力度。一是在配齐科学类教师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推动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教育作为教师培训进修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系统国培、省培计划和日常培训内容。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分批组织科学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邀请省、市级科学教师培训专家,针对性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
(二)加强科普资源共享力度。一是加强以实体科技馆为主的科普场馆建设,鼓励引导县(市、区)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场馆,争取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拥有1个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建设校内科技馆或科技活动室、科普实验室。二是加大科普专项经费落实力度,督促学校专款专用。三是扩大现代科技馆体系有效覆盖率和影响力,组织市科技馆开展馆校结合活动,督促农村中学科技馆发挥辐射效应,动员县科协扩大流动科技馆巡展覆盖面,提高科普设备的利用率。四是加强科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协系统市域科普资源共享渠道,增加对基层科普资源的有效供给,提高科普进课堂力度。
(三)加强科普进校园活动力度。一是推动科普进校园活动向县乡下沉,常态化举办“少年与科技——科学家科普巡讲进校园”、馆校结合、馆园合作、科普创新实践等活动,在做好食品安全、应急科普、健康科普等日常生活科普的基础上,加强对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力度。二是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普活动、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